★ 井陉名人
赵 修
赵修 (1921 — 1992) 原名赵辛酉,字克襄,井陉县栾庄村人。 1937 年 9 月,参加本村抗日自卫队。 1938 年 1 月,赵修由孙瑞和路达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栾庄村第一个党员。井陉 ( 路北 ) 县第一区第一个党支部建立后,赵修任支部书记。 1938 年 3 月,赵修任区委组织委员,负责筹建农民协会。 5 月,县委调赵修到山西五台晋察冀边区党校受训。 8 月,边区党校毕业后,党组织派他到晋察冀二地委工作,在寿阳、榆次一带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任五台县区委书记、盂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1942 年 2 月,寿阳县委领导成员全部牺牲。赵修调任寿阳县委书记,先后兼任县游击大队政委、榆寿支队政委、独立营政委、独立团政委等职。日军投降后,赵修领导寿阳人民同阎锡山反动派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胜利。 1948 年 5 月,赵修奉调南下。历任陕南郧阳地委副书记,襄阳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武汉市委书记,孝感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湖北省委委员、省长、省委书记,武钢党委第二书记等职。此间,他领导当地人民完成了减租减息、土地革命、粮食统购统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等工作任务。 1954 年 4 月,他撰写的《襄阳县伙牌乡襄阳农业生产合作社关于喂养和使用耕牛的经验》在《湖北农村》刊登,后收录在毛主席主编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主席按语说:"作者以很大的热情研究了这个问题,所述农民的语言也确是农民自己的语言,似乎作者是到了这个乡同群众一道研究过这个问题的。" 1958 年,在中央召开的一次全国省、地委书记会议上,毛主席特意点名赵修站起来,让全体与会者认识一下。主席说:"我们希望全国二百几十个地委的书记,每人都下乡去研究一个至几个合作社,每人写出一两篇文章来。" 1958 年 3 月 1 日,他撰写的《山区的自流灌溉网》一文,省委书记王任重作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人民日报》第三版用整版篇幅以《要使山为水低头》为标题全文发表,并加按语:"这是一篇马列主义的好文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从湖北武钢调到中央农业部后到吉林省委工作。历任农业部副部长、吉林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还当选为第四、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对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做过很多调查,写过很多文章,为党和国家制定和完善农村改革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他还曾率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法国、丹麦等国访问,为发展我国的农牧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受到邓小平、彭真的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 1992 年 1 月 20 日在长春逝世,终年 71 岁。
霍济光
霍济光 (1906 — 1998) 原名履谦,别号燕山散人,井陉县城内村人。4 岁,母即教其识字。 8 岁学诗,已能出联。常滩地为纸,泥沙为墨,肘臂为管,指尖为毫。日恒书两三千字,足不出户,刻苦学习。 10 岁抵上海,拜吴昌硕为师学钟鼎笔法;并受教 于胡朴安、章太炎两大师,或授笔法,或解字体;又请教于黄宾虹、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等巨擘正腕,得悟书画同源之理,以艺术为生命,书画技艺大成。在大陆时,曾创办《益世报》。 1949 年居台北,曾办《益世通讯社》。 1951 年至 1956 年,在台北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 1957 年春,离台北赴西欧各国访问,在日内瓦、波恩、巴黎等地和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1964 年定居美国芝加哥。 1970 年,在芝加哥成立"中国太极拳学院",广收华美学生,传授杨式太级三段一百零二式。 1971 年,将"中国太极拳学院"改为"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传授国画、书法、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 1972 年,返台办个人书画展,出版《霍济光临池》、《霍济光行草书》、《霍济光书画集》。 1977 年春,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成立"中国文化学院",霍济光任院长。学院设书法、国画、太极拳、中国历史、中国文字、中国艺术史、中国哲学和易经等科目,生徒逾 9 千人。 1985 年元月,霍济光绘《松鹰图》、隶书《张子西铭》赠美国总统里根,祝其连任。 1988 年 4 月,霍济光将"中国文化学院"移交其高足美国人承办。 1988 年夏,西迁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圣塔克拉拉市,为居处取名"半亩园"。 1989 年,自咏《寄庐半亩园》三首。 1992 年,由"中华联谊会"协助,在旧金山南湾华侨文教中心举办"霍济光书画展",展出真草隶篆数十幅,并著专论《中国文字与中华文化》,强调"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之根"。书画展后,携其展品返回中国。在北京、石家庄举办书画大展,并当众挥毫。展品及《四库全书》影印本 120 箱捐给河北省图书馆,省图书馆为其开辟"霍济光先生藏书室"和"霍济光先生书画展览室"。 5 月,返乡祭祖,游览名胜,并赋诗题字。在北京会晤老同学。 1997 年著数万言的《中国的前途》一书,强调"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仁……如果廿一世纪要成为中国的世纪,非执行仁政不可";同年 10 月,回井陉参加皆山书院 220 周年校庆并讲话,后到祖国各地游览,并到西安拜谒轩辕黄帝陵。 10 月 14 日返美。 1998 年元月 23 日,在史丹福医院病逝,终年 93 岁。临终遗嘱:将书画捐给河北省图书馆 46 箱、河北省博物馆 10 箱;出售半亩园款及存款作为"霍济光奖学基金",帮助祖国大陆在美学文科的清寒子弟。
刘成文
刘成文 (1928 — 2000) 井陉县东窑岭村人。 1947 年于获鹿县职业学校毕业后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8 年至 1949 年到井陉县师范学校从师于画家野农先生进修美术,并留校做美术教员。 1954 年,调到县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并兼管文物保护,成为井陉县第一名文物工作者。 1956 年,刘成文参加了河北省正定文物工作培训班,随后对井陉文物进行普查。 1959 年,他应邀参加了河北省第一次对福庆寺重点古建筑的维修,从此长住苍岩山,开始了苍岩山景区的开发和文物保护工作。"文革"开始,苍岩山作为"四旧"首遭劫难。 1970 年,刘成文调入石家庄地区农民馆担任美术组长。 1979 年,刘成文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苍岩山; 10 月,井陉县建立了苍岩山文物保护管理所,既管理苍岩山,又负责全县的文物保护,刘成文任所长。他根据苍岩山"幽、雄、奇、险、秀"的特点,制定了"清整、恢复、完善、开辟"的工作方针,坚持一边开放,一边建设,一边开辟景点。文保所下属的古建筑修缮队、摄影美术组、讲解组、保管组、保卫组等部门高效运转。在省市外办、新闻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正在恢复中的苍岩山本着扩大社会效益的原则,于 1980 年 5 月 1 日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1987 年苍岩山风景文物管理处成立,刘成文被委任为副主任,同年被中国风景名胜协会吸纳为中国风景名胜区特邀研究员,并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国风景名胜区领导干部研究班"会议。到 1988 年,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苍岩山共恢复、新建房屋 300 多间,重修了桥楼殿、公主祠、梳妆楼等主要建筑、景点,建了大圆门、方门、多角门十几个,开辟了东山旅游区,在险峻的山道上砌石阶 900 多级,全部安装安全护栏,扩建了公主坟、玉皇顶、风雨亭、阴崖石乳、烈士台等 10 多个景点。工作人员由当初仅刘成文一人发展到 100 多人,门票年收入由不足万元增加到几百万元。 1988 年,刘成文已到离休年龄。县委常委会决定挽留他再干 5 年。 1993 年, 65 岁离休。刘成文离休后,撰写了不少《风景园林》稿件,设计了金华寺、仙台山、天长宋古城、威州洋昌寺旅游发展规划蓝图,还应邀参加了赞皇嶂石岩、灵寿五岳寨旅游景点的协助开发,参加了井陉窑文物挖掘。 2000 年 10 月 13 日,刘成文病逝,终年 72 岁。
栾克新
栾克新 (1931 — 2002) 井陉县石瓮村人。中共党员。 1948 年 8 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井陉县小学教员,中心校长,二区文教助理员,井陉县委整党组织员,井陉县委、人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井陉县生产指挥部农业组组长,井陉县农业局局长,井陉县委农工部部长兼县委调研室主任,井陉县山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井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栾克新自幼聪颖好学,参加工作后笔耕不辍,写了许多有份量的文章。在机关工作中,曾多次跟随县委领导常年下农村一线搞调研,足迹遍布全县的沟沟岭岭。在担任农工部领导期间,针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他做过很多调研,写过《特困村调查》等多篇调研文章,为县委制定和完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尤其是农村改革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992 年 3 月离休后,曾任井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井陉县老年促进委员会副会长。应县史志办之邀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曾多次被评为优秀离休干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1996 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主办的《智慧老人擂台赛》,带领井陉老干部团队荣获优胜奖。 1998 年,在老促会的倡议和关怀下,他亲自撰文,相继为百团大战井陉展览馆 ( 洪河槽 ) 、百团大战烈士碑林 ( 小里岩 ) 及抗日民兵纪念碑 ( 石瓮 ) 题写碑记。还曾多次为《井陉县志》、《井陉党史》、《井陉党史资料》、《井陉文史资料》提供资料。他撰写《长征红光照大地》、《抗日小兵儿童团》、《回忆冀晋四师》等回忆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我见到了敬爱的周总理》一文载于省委《党史博采》,并荣获优秀奖。 1999 年,栾克新的事迹被载入《世界优秀人才大典》。 2002 年 10 月 24 日,栾克新在井陉微水病逝,终年 71 岁。
★ 名人咏井陉
咏井陉
王 维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拯浦映苍山。
韩信庙
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井 陉
顾炎武
水折通燕海,山盘上赵径。
权谋存史册,险绝著图经。
瞰下如临井,凭高似建瓴。
壑冰当路白,窑火出林青。
颇忆三分国,曾观九地形。
秦师俞上党,齐卒戎荧庭。
独此艰方轨,于今尚固肩。
连恒开晋索,指昴副虞星。
乞水投弧戎,炊藜舍短亭。
却愁时不会,天地一流萍。
紫团参寄王定国
苏 轼
晗岈土门口,突兀太行顶。
岂惟团紫云,实自俯倒景。
刚风被草木,真气落苕颖。
旧闻人衔芝,生此羊肠岭。
纤掺虎豹鬣,戚缩龙蛇瘿。
蚕头试小嚼,龟息变万聘。
已造浮玉镜,消霄月挂扃。
矧予明真子,半夜珠落井。
灰心宁复然,汗端久已静。
东坡狁故目,北药致遗秉。
欲持三桠根,往侑九转鼎。
为予置齿颊,岂不贤酒茗。
故晨发故关寄逢吉诗
司马光
画戟衣中趋绛衣,驿亭门外拂征鞍。
已嗟漂泊三年别,更负徒容十日欢。
暖席未穷谈笑乐,陟岗相望滞留难。
扬鞭策马几多意,原上秋风作晓寒。
复过井陉口
于成龙
行行复过井陉口,白发皤皤非旧颜。
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
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故关。
四十年前经熟路,于今一别到三山。
(于成龙,清大臣,曾任两江总督)
井陉关
谭嗣同
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
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井陉关。
怀韩信
林从龙
背水阵前怀大将,英风凛凛想当初。
早知刘吕居心险,何不淮阴再钓鱼。
( 林从龙 曾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
飞书护井陉
杜 牧
阊阖开时召,箫韶奏处听。
水精悬御幄,云母展宫屏。
捧诏巡沂陇,飞书护井陉。
先声威虎兕,余力活蟭螟。
荣重秦军箭,功高汉将铭。
戈铤回紫塞,于戚散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