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省政府 | 市政府
 
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井陉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02-14    
来源:发改局    
责任编辑:井陉县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2022年1月28日在井陉县
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井陉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二忠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井陉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1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执行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休养胜地、经济强县、魅力井陉”奋斗目标,全面开展“一区一城两带多中心”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经济发展“步子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9.8亿元,增长6.1%;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7.5%,稳居全市第一;服务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全市第三和第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完成36110元和17110元。经济运行量质双提、稳中向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项目建设“力度大”。全年谋划实施项目169个,总投资451亿元,滕鹄精密锻造、天下粮仓等16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利雲产业园等新上项目开工建设,伟银物流、民生医养院等续建项目加速推进,全市第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主会场设在我县,项目观摩拉练排全市第四,创下历史最好成绩。签约世界五百强企业华侨城、康旅等项目29个,总投资254.3亿元,其中10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特别是105天落地全省同行业首家独角兽企业—优必选项目。谋划包装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等债券项目24个,争引债券和ppp项目资金29.6亿元。开发区收储土地2000亩,开放大道建成通车,基本实现“九通一平”,功能形象焕然一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联项目、“店小二”一对一帮办机制,全方位提供“保姆式”服务,擦亮了“井陉·行”营商环境品牌。
传统产业“升级快”。着力推进“黑”(煤炭)、 “白”(钙镁)、“灰”(矿山)、“彩”(服装)四大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煤炭企业全部从开发区北区清退,中联铁运成为“国家级煤炭储备中心”,开启了公路转铁路、室外转室内、分散转集中的绿色发展之路。钙镁产业与浙江商会深度对接,引进安东集团打造北方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企业,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质效。矿山产业历经三年之久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破解,1、2号矿采矿权获得省政府批准,趟出了全生命周期绿色矿山的新路子。服装产业引进了乔普外贸服装公司,成立了服装产业协会,实现了资源整合、龙头引领、抱团发展。
县城建设“亮点多”。实施市政重点建设工程 40项,完成了3240户、23.7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6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050个,井矿快速路、县城2号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集中力量,昼夜攻坚,一举完成了久拖4年的微水电厂和长岗村棚改拆迁,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非遗博物馆开工建设,龙王山公园正式开园,顺利通过了省级“文明城”和“卫生城”复审,成功创建了省级“洁净城”和“森林城”。
乡村振兴“气象新”。实施了乡村振兴示范区PPP项目,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快速推进,孙庄、洛阳等六个重点村打造初见成效,陶瓷水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等重要节点工程加紧建设。小作玫瑰庄园、南峪花椒小镇等一大批“多中心”项目协同推进。连翘种植达到19万亩,“井陉连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两品一标”保有量达到61个。改造提升农村厕所5731座,新改建农村公路65公里,更新输电线路259公里,拆违拆乱2936处,完成44个村的人饮工程维修养护,南障城镇和梨岩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
生态治理“成效好”。强力实施铁腕治污、精准治污,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两个全覆盖”抑尘措施,客运、出租车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车,实行全天候保洁,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9%。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建立了实时精准的指挥机制,空气综合指数自六月份以来连续下降了0.89,PM2.5平均浓度下降18.2%,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39天,优良率达到65.8%,成功退出全省倒10。植树造林12.83万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8处,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20平方公里,绵河治理顺利完工,冶河治理进度过半,过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国家III类标准,成功创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社会事业“硕果丰”。疫情防控方面,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坚决压实“四方责任”,全面执行“十个常态化”30项防控措施,配备了17辆负压救护车,接种疫苗5.6万针剂,守住了零疫情防控底线。脱贫攻坚方面,实施扶贫项目83个,4199名贫困劳动力全部稳定就业,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0707元,保持了致贫、返贫“双零”目标。社会保障方面,县第二幼儿园建成投用,20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完成,5所试点学校设立了人工智能教室。开展“访民生、听民情、解民意”夜谈会54场,举办了“家在井陉、热爱井陉、建设井陉,我为井陉发展建言献策”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和问题线索2000余条,办结民生实事402件。中医院改扩建和县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顺利推进,建成了桃园社区等4家社区居家和日间照料中心。新增城镇就业3183人,转移劳动力2827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完成市级统筹。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和信访维稳扎实开展,审计金融、外事人防、气象减灾、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战果。
在看到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需持续发力,项目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效;生态保护需久久为功,各项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任重道远,富民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县城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品位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民生领域尚有短板,社会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强化目标和问题导向,采取强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2年计划主要预期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
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
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
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
三、实现计划需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锚定“休养胜地、经济强县、魅力井陉”奋斗目标,按照“项目化管理、台账式推进”工作要求,围绕打好“八大攻坚战”,扎实开展好“项目建设攻坚年、乡村振兴提升年、县城建设突破年”活动,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一)乘势而为狠抓项目,壮大经济总量
牢树“项目为王、效率至上”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中央扩大有效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省政府支持省会发展和市委、市政府“经济总量超万亿”的有利契机,瞄准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营商环境四个主攻方向,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全面落实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要求,对照重点项目管理台账,认真贯彻实、考、保、包、促、评“六字要求”,综合运用集中开工、观摩拉练、考核奖惩等“九个办法”,整体推进总投资361亿元的135个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优必选、高登赛锂电池等投资104.8亿元的14个省市重点项目,倒排工期,严卡节点,确保年底前投产达效。着力抓好招商引资。筹办好全县招商大会,发挥好经济部门、外地商会、实战平台作用,围绕智能制造、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农旅融合等重点产业,通过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力争签约引进超亿元项目15个以上。坚持争引专项资金、谋划包装债券、城投公司撬动三管齐下,重点抓好县城建设和苍岩山升5A级景区专项债、山水林田湖草整治资金、城投公司投融资功能提升,全年争引各类专项资金10亿元以上、专项债券8亿元以上。着力抓好开发区建设。完善“一区三园”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公司化”改革,高标准完成园区PPP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开发区扩容提质。加快推进稻香村、国电投储能电站等优质项目落地,年内新入驻企业12家以上,力争全省考核进入A类,全市考核进入第一档。着力抓好营商环境。坚决落实“两个不能容忍”要求,持续推进“店小二”全程帮办机制,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保障,落实好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二)多措并举建设县城,打造品质之城
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坚持“老城区做减法,新城区做加法”,开展好提质升级三年行动,打造县城建设的“井陉样板”。拉大县城框架,按照“拥河发展、西扩南延”工作思路,高起点规划建设教育园区、长岗片区和县城新区,拉开县城大建设、大发展框架。大力推进吴家窑—良都片区开发,全面加快森林智慧谷、福美观山等项目建设,承接省会功能外溢,吸引省会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秀林组团全力打造国际化、特色化一流陶瓷小镇,着力抓好商业风情街、陶瓷文化中心建设,力争陶瓷路上半年通车。打通王后路、金水路两条区域干道,加快建成省直第一康养中心,打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山水魅力之城。加快城市更新,启动县政府西侧建筑设施拆迁,推动人民广场和地下停车场建设,高标准打造县城“会客厅”。实施3514旧生活区社区服务中心和景观绿地建设,加快印刷厂—大唐电厂片区风情街、商业街打造,推进县城北出口“蝴蝶两翼”滨河公园和美食一条街规划建设。完成48个老旧小区、3条背街小巷道路改造、市政供水管网升级工程,让老县城焕发新生机。提速新区开发,加快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设,确保年底前投入使用,打造现代化城市新地标。年底前非遗博物馆主体完工,18公里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一期)高标准建成,白求恩医学院、河北工程学院启动建设。加快实施幸福路改造提升,打通3条新区规划道路。同时,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巩固 “五城”同创成果,确保通过第三次省级园林县城复审。
(三)合力攻坚振兴乡村,提升“三农”潜力
落实好“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大山区优势,夯实“三农”基础,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新画卷。着眼“两带”发展,绵蔓河湿地旅游经济带对照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着重抓好“一路一镇六村三园”和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建成26.8公里滨水晚樱民生健身路。“天路”旅游经济带围绕古村古建和自然风光,高标准打造红色资源教育基地、红土岭、石尚小镇等标杆项目。立足“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各乡镇主导产业发展,苍岩山窑洞山庄“五一”开业,南王庄乡红薯深加工、辛庄乡红河漂流+民宿项目上半年建成,小作镇玫瑰庄园、测鱼镇健饼产业园下半年投产,微水镇左岸田园印象和药香花谷、秀林镇卧虎岭生态农业观光园、南障城镇吕家艺术山谷等文旅项目均在年底前建成,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改厕1400座以上,实施6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和12个村生活污水治理,用足用好10.5亿元的乡村振兴PPP项目资金,新建村民休闲广场106个,改扩建村民活动中心47个,硬化巷道6.4万平方米,铺设给水管网25.4万米、污水管网13万米,修建县乡道路69公里,打造省级美丽乡村10个以上。
(四)防治结合净化生态,抓实绿色发展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守护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级荣誉。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全面提升碳酸钙、石灰窑、碳素、水泥等行业治理标准,促进企业治污成效。常态化推进重型柴油车监管和成品油市场整治,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双代”工作,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六个百分百”要求,强力推进省控点周边环境整治,高标准做好307国道两侧环境整治提升,严厉惩处各类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抓好水土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山长制,实施好五大河流的防洪治理和水生态涵养,完成冶河综合整治工程,谋划跑办甘陶河等河道治理项目。强化植树造林和抚育管护,完成连翘栽植8万亩、花椒种植4万亩。修复治理7处矿山迹地,严厉打击私挖乱采,加快1、2号矿新设采矿权出让,建立“开采生产绿色无污染、运输销售全程可追溯”的矿业新秩序。抓好生态文明创建,大力倡导绿色简约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意识,争创国家级森林城市,加快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风尚。
(五)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格落实“十个常态化”30项措施,持续抓好重点人群、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防控,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巩固好零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因人因户施策,精准开展帮扶,夯实脱贫人口增收基础,落实好“四个不脱”“两不愁三保障”等各项政策,抓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兜底保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实施15所学校设施提升改造工程,积极推广5所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学校经验,让人工智能教育惠及全县师生。加快推进中医院综合服务楼、县医院医疗救治能力提升等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完工,为群众就医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环境和服务。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贯彻好稳岗就业、鼓励创业各项政策,注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创业。扎实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提高妇女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动员社会力量关爱老幼病残弱势群体。做好残疾人管理、服务保障,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优化殡葬服务,推动殡葬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全面贯彻《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严防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做好工业生产、食品药品、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安全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认真抓好职业卫生工作,全面做好职业病防治。落实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分包制度,扎实做好信访稳定。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法律九进,法治九建”活动,提高领导干部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确保全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健全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解决影响基层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动井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休养胜地、经济强县、魅力井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