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省政府 | 市政府
 
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决策公开
井陉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年)通知
发布时间:2021-09-27    
来源:    
责任编辑:井陉县人民政府
【字体: 】    打印

 
 
井陉县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1-2025年)
通 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井陉县人民政府
                                                                                                                                                                                                 2021年4月12日
 
 
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
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021-2025)
 
为巩固拓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成果,进一步将“四个农业”的要求落到实处、引向深处,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在“十四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县“三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要求,突出特色优势产业,抓住关键环节,集中资源力量,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着力推动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落地见效,加快构建特色鲜明、规模开发、高端带动、集群发展的新格局,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向农业强县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建设富民强县、美好井陉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发展。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系统梳理特色优势产业的长项和短板,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思维定式,拓宽思路视野,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创新产品、业态和模式,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动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以水定产,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
坚持消费引领,高端发展。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发力,适应消费、创造消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竞争力。
坚持市场导向,高效发展。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产业发展、投资建设、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激活要素、激活资源,带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明显深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全县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由2020年的56.35%提高到5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值由2020年的4.25%提高到4.3%。全县粮食产量保持在1.06亿斤以上,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3%以上。
——科技支撑能力全面加强。到2025年,基本形成体系完善、创新能力强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创新驿站发展到2个,科技服务体系贯通县乡村三级,实现特色优势产业科技服务全覆盖;特色优势产业种子育繁推取得重大进展,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智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80%提高到86 %,特色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全面突破。
——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到2025年,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方式。农业灌溉用水量进一步降低,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零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基本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基本实现全面综合利用,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
——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基本形成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二位一体”品牌体系,功能升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高效便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深度通达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重点打造2个高端产品品牌。
——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到2025年,农业标准体系趋于完善,产品质量档次明显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机制有效落实。全县主要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两品一标”产品达到50个以上,农产品检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二、明确发展重点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融合化”发展思路,集聚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发展要素,围绕畜牧、果品优势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渔业等特色产业,集中打造优质生猪、优质蛋鸡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道地中药材、山地苹果、特色水产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每个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以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导,以农业品牌为引领,促进产业向自然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的区域聚集发展,全方位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推进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和骨干销售渠道,有力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
(一)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1.优质生猪。以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产业经营品牌化为着力点,优化区域布局,开展生猪养殖、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提升工程。指导龙头企业、家庭牧场、养猪合作社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生产,完善生猪标识及其疫病溯源系统,逐步实现饲养、生产、经营环节全程追溯。鼓励生猪养殖聚集区建设高标准屠宰厂,推进屠宰精深加工和冷链体系建设,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步伐,形成生猪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的现代养猪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优质猪出栏达到13万头,较2020年增长14%。(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2.优质蛋鸡。针对品牌鸡蛋比重偏低、鸡蛋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因地制宜开展特色蛋鸡养殖,发展深加工,巩固扩大蛋鸡特色养殖优势。在我县两翼深山区和林地发展太行鸡等生态型蛋鸡养殖带,加快建立太行鸡扩繁基地建设。到2025年,全县禽蛋产量达到400吨,重点打造2个优质禽蛋品牌。(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二)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3.道地中药材。发挥我市道地中药材品种多样和医药企业多的产业优势,聚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价格波动大和品牌影响力不高等瓶颈制约,突出道地品种,强化质量控制,打造“石药”品牌,全产业链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化区域布局,以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井陉县牧合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井陉县翘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北燕行(天长镇)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石家庄森源农林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井陉县假日梨园农业有限公司、井陉县雨禾种植专业合作社、井陉县陉翘专业种植合作社等1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创建井陉道地中药材精品示范园区,重点培育井陉连翘高端精品,带动全县中药材面积扩大、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5年分别发展到2.4万亩、0.12万吨,订单生产率在10%以上,示范园区内核心经营主体全部实现订单生产和产品质量可追溯。(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4.山地苹果。立足太行山浅山丘陵最佳适生区优势,优化品种结构,建设精品基地,培育知名品牌。以我县浅山丘陵区的孙庄乡、小作镇、天长镇等乡镇为重点,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有力、效益较高”的山地苹果生产基地。以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兼顾发展中晚熟品种,实现差异化发展。到2025年,以基地为主的优势产区占全县苹果总规模的83%、达到0.8万亩以上。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1万亩,产量稳定在1.47万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5.特色水产。依托我县威州孙庄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持续优化水产养殖生产布局,促进特色水产向设施化、精品化、产业化方向聚集发展,推动我市水产养殖业实力整体提升。加大养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产品优质、产地优美的健康养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我县特色优势水产业的影响力,以井陉县威州孙庄为重点打造鲟鱼、虹鳟鱼等冷水鱼产业基地。鼓励冷水鱼加工、休闲渔业和电子商务等体系建设,推进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15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三、创新工作举措
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将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元素融入生产各环节,着力打造一批科技高端、标准高端、品质高端、品牌高端的农产品,带动全县特色优势产业集聚集约发展。
(一)大力发展“万元田”。 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推进“万元田”产业基地建设提档升级,推广生态、循环、绿色种植模式,以高效水果(苹果)等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益农田为方向,重点推广有生产传统、技术成熟、产量高、品质好、效益显著的“万元田”建设模式,扩大“万元田”种植面积,加快发展亩均产值超万元的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21年,“万元田”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其中亩产值超2万元的农田占10%以上。2025年,“万元田”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二)推动特色产业。培育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围绕畜牧、果品优势主导产业和中药材、渔业等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经济效益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特色产业。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明确扶持政策。通过适时召开现场会、推进会进行观摩交流,营造创先争优环境,推动特色产业创建工作开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相关乡镇政府)
(三)统筹推进大工程
1.土壤环境改良工程。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有效改善土壤环境,补齐耕地质量短板,夯实高端精品生产基础。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要,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深度调查,解析污染源头、识别污染边界、划定重点区域,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积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肥料的边际效应,提高土肥保产提质能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富硒、富锌土壤分布,制定科学利用规划,提高独特资源的产业价值。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加强和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已建成的农业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查漏补缺并建立长效维护机制。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0万亩以上,累计建成并持续保有高标准农田面积18万亩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政府)
2.创新平台建设工程。加快引进高水平团队、高科技企业入驻落地,加快定向协同攻关、成果落地转化,培育壮大区域主导产业。全面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建设2个创新驿站,把驿站打造成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实行挂牌服务,建立覆盖所有乡村、服务到项目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到2025年,主推技术到位率保持在98%以上。强化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推广职能,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积极吸纳优秀涉农大学生,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强化新型科技特派员服务支撑,实现全县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各乡镇政府)
3.技术标准推广工程。落实生产主体责任,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轨道,用高标准打造优质产品,以高品质占领高端市场。健全产品标准体系。坚持无标建标、有标提标、全链创标,鼓励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到2025年组织修订县级地方标准2项以上。强化标准转化、推广、应用,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全县主要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提升到80%以上。实施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行动,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培育,推行生态循环生产方式,提高全程质量管控能力,到2025年,全县“两品一标”农产品发展到50个以上,培育有机农产品基地。加强质量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机制。加大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每年全县定量检测600批次以上,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政府)
4.设施装备升级工程。以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领域为重点,加快设施迭代和装备更新,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着眼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生物安全、废弃物收集利用水平,推进畜牧水产养殖设施设备现代化。促进农机装备创新,瞄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及配套技术。中药材重点推进育苗播种、高效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果品重点推进除草施肥、机械修剪、采摘等环节机械化。畜禽养殖重点推进饲料收获、畜禽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机械化。水产养殖重点推进水质调控、精准投喂和管控等环节机械化。农产品初加工重点推进高品质节能干燥、农产品检测分级及包装等环节机械化。加速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优先在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发展数字田园、植物工厂、智慧农场。加强智能农业的大数据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测、预警、决策分析模型的对接应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政府)
5.绿色生产推进工程。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农产品生产基地等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大力推广优质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到2025年,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强化农药减量控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产品。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提档升级行动。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到2025年,基本实现秸秆全面综合利用。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全部使用0.01毫米标准地膜,到2025年基本实现农膜全回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7.加工保鲜提升工程。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大力发展仓储保鲜,到2025年建成6个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基本实现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级以上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覆盖。积极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布局,统筹产地、加工基地和销售区,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向产地下沉、向优势区聚集、向中心镇(乡)和物流节点聚集,逐步改变加工在城市、原料在乡村的状况,推动农产品就近加工转化。鼓励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产品研发中心,开发功能产品,实现多重增值。(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政府)
8.休闲农业培育工程。以沿高速、沿国道、沿河两岸发展为重点,深挖田园风光、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串连互通、集聚呼应的休闲农业精品旅游网络。积极争创市级以上休闲农业星级企业,进一步提升星级企业建设水平,打造一批生产要素集聚、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加销游一体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依托自然生态、产业特点、文化内涵,注重与文化、体育、旅游景点、美丽乡村、农产品加工等多角度结合,以“农业、农村、农事”为特色,着力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精品线路。提升服务水平,引导和支持乡村休闲旅游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政府)
9.“井陉品牌”打造工程。立足重点特色优势产业,提升井陉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依托特色优势产业,筛选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以及具有传统影响力的产品,在品种、外观、口感、营养、文化内涵、生态环境、储运保鲜等方面,实行全链条标准化管控,生产具有突出优势的精品农产品,满足高端消费群体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提高附加值,实现高收益。到2025年,全县培育市级高端产品品牌2个以上。强化品牌设计,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和消费群体,借鉴工业设计理念,强化农业品牌创意塑造。(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各乡镇政府)
10.园区基地带动工程。以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龙头企业,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园区基地,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作用,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高地。紧紧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依托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种植业示范园区、畜牧养殖示范园区,水产养殖示范园区。打造农业产业强镇,引导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向中心镇(乡)聚集,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专用原料生产、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各乡镇政府)
11.联合发展促进工程。推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和资产的有效利用,不断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发展产业联盟,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重点发展壮大示范联合体,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支持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农户分享全产业链经营收益。发展产销合作联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者,批发市场、物流基地、第三方仓储等流通中介,以及集团消费、餐饮宾馆、连锁超市等销售终端,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和应急供应能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全部建立产销合作联盟。发展服务联盟,引导各类服务主体围绕同一产业或同一产品,以合同、协议、章程等为纽带,积极发展服务联合体等新型组织形式,从产中作业环节托管为主,不断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托管拓展,并向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延伸。到2025年,全县培育市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家。(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12.产销渠道对接工程。打破阻碍农产品流通的各种桎梏,有效解决小农户分散经营和农产品集中流通的矛盾,实现生产供给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让井陉农产品一步到位融入现代化流通体系。指导生产经营主体入驻淘宝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通过直播带货、融媒体宣传、短视频推广等形式,推动网络营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供销社,各乡镇政府)
四、强化政策支撑
(一)强化招商引资。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领域项目。结合当地实际,谋划设立财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振兴基金,统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进行整体化投资。重点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延链补链强链要求,谋划制定产业招商地图,建立招商项目库。(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
(二)强化金融支农。大力推广“政银担”金融支农模式,依托“裕农通(河北)”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数据孤岛,整合涉农数据资源,为经营主体精准画像,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无抵押、免担保的线上金融信贷产品,跟踪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建立“金融精准帮扶”机制。积极推广“惠农e贷”“小微e贷”“信易贷”等金融产品,简化审批流程,加快信贷投放。加大对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盘活经营主体的房屋、耕地等资产,积极稳妥开展“两权”抵押贷款,推广“地押云贷”“集体云贷”等金融产品。继续做好“双基”共建等农村信用工程,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推广“两委贷”“党建惠农贷”“农贷宝”等金融产品。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工作,积极撬动金融机构资金向农业企业投放。加大县域金融风险监测力度,增强风险防控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办、县财政局)
(三)强化财政支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政策,从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乡村振兴资金。优化涉农资金使用结构,加大整合力度,集中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特色精品基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等大项目。在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在新增政府债务限额内,依法合规使用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的公益性资本性项目。(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金融办)
(四)强化用地保障。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成果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应用。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下,用足用好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
(五)强化人才支撑。强化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农业创新驿站、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积极引进京津高层次专家,参与重大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以创新团队、农业创新驿站为平台,积极引导涉农专业毕业生、青年科技骨干驻驿站、进园区、下基地,开展科技研发和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以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调动科技人员服务农业积极性。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为抓手,加强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训,引导土地流转、产业扶持、金融保险等政策向高素质农民倾斜,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到2025年,培育200 名农业创新创业带头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教育局)
五、强力组织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强化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好组织协调、动态管理、监督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明确区域布局、重点产业、重点方向、重点任务,逐级逐产业制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形成上下贯通、方向一致、有机衔接、多级联动的推进体系。组建重点产业专家顾问组,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各地方案制定、工程谋划、项目建设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县级发展重点,由农业农村局采取局级领导包群,科级干部包园、包产品方式,强化包联指导。(责任单位: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
(二)严格督导考核。要把持续深化“四个农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每年制定推进计划,将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分解责任单位、责任人。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四个农业”发展成效纳入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年末逐级进行考核。(责任单位: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宣讲、培训、各类新闻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宣传发展“四个农业”的方针,指导各级干部职工把思想凝聚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来,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把行动融入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每年围绕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筛选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案例,集中宣传推介,促进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乡镇政府)
附件:1.重点打造3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2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单
2.重点打造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名单
3.重点打造2个高端精品名单
4.5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附件1
重点打造3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2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名单
单位:万亩/万吨/万头/万只
序号 产业集群(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重点范围 龙头企业 种植面积/养殖规模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1 优质
蛋鸡
(存栏) 井陉县 8 9 10 11 12 13
2 道地
中药材(面积) 井陉县 井陉县牧合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den
1.8 1.92 2.04 2.16 2.28 2.4
3 山地
苹果
(面积) 井陉县 井陉县圆景苹果合作社等 0.94 0.95 0.96 0.97 0.98 1
 
 
附件2
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名单
单位:万亩/万吨/万头(只)
序号 类别 示范园区名称 主要分布区域 2020 2022 2025
县域产业规模 示范园区规模 县域产业规模 示范园区规模 县域产业规模 示范园区规模
1 特色种植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个) 井陉县中药材示范园区(市级) 南障城镇、南陉乡、南峪镇、苍岩山镇 1.8 0.8 1.9 0.9 2.1 1.0
2 井陉县苹果示范园区(市级) 孙庄乡、小作镇、秀林镇、天长镇、苍岩山镇 0.9 0.3 0.95 0.32 1 0.35
 
附件3
重点打造高端精品名单
类别 高端精品
特色
种植
(2个) 果品
(1个) 市级:井陉苹果
中药材
(1个) 市级:井陉连翘
 
附件4
 
石家庄市5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2个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021-2025年)
 
 
 
 
 
 
 
 
 
 
 
2021年4月
 
 
 
目 录
 
1. 井陉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4
2. 井陉县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28
3. 井陉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31
4. 井陉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36
5. 井陉县特色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41
 
 
 
 
 
 
 
 
 
 
 
 
 
 
附件4—1
井陉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发展生猪精品特色产品,提升生猪产业效益,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促进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为核心,以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质量安全化、产业经营品牌化为着力点,优化区域布局,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全面提升生猪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开展生猪养殖、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形成生猪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的现代养猪业发展格局。到2023年,重点打造1个生猪精品品牌;重点培育10个标准生猪规模养殖场。到2025年,重点打造2个生猪优势品牌;重点培育20个标准生猪规模养殖场。
二、发展重点
(一)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针对全县传统畜牧业养殖特点和养殖用地紧张的现状,探索适合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等条件的规模养殖模式。一是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坚持“控小、扩中、培大”的规模养殖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整,大力扩充生猪年出栏1000头,高标准培育生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二是提升规模养殖智能化水平。推进生猪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应用,普及推广自动饮水、自动喂料、自动清粪设施设备,推动规模养殖场应用精准饲喂、环境智能调控等物联网设备和技术,实现生猪养殖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
(二)推进生猪产业市场化。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打通生猪产业上下游,发挥大规模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农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鼓励产区和销区之间建立产销合作机制,签订长期稳定的畜产品购销协议;鼓励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突出优质、安全、生态、营养等特点,加强对本地名、优、特生猪产品的扶持开发,打造井陉的生猪品牌,培育具有井陉特色的生猪品牌。通过品牌战略,提高和扩大产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吸引省内外投资者,加快生猪产业发展步伐。
三、创新举措
(一)一站式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政企联手推动保险公司、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为生猪企业共同推出集产业融合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控制体系、信用培育体系和保险精准保障于一体的融合服务。以管理、交易、金融、物流、服务为核心,为生猪企业提供全覆盖式金融服务,突破传统融资困境。
(二)多管齐下破解留人难。改善猪场生产和生活硬件设施,优化职工生活环境。完善猪场薪酬制度,设立利润分红机制,提高职工待遇和福利水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让第一线的员工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
(三)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生猪大型公司为依托、基地为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户为主体,实行生产、供销、金融三位一体服务,实现全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全方位全覆盖服务。由简单专项服务向全产业链拓展,覆盖良种繁育—生态养殖—品牌门店—文化旅游等生猪产业所有环节。
(四)实施风险评估和监督管控工程。建立健全生猪卫生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对生猪养殖场养殖、免疫、消毒、投入品使用等卫生安全水平分析。建立以生猪养殖、防疫、检疫监督、运输检查、屠宰与无害化处理为主的生猪质量安全监管风险评估大数据系统,形成生猪和生猪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的完整信息链条,提高生猪疫病和猪肉产品安全监督管控能力和水平。
(五)实施种养结合工程。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产模式,实现畜地平衡、种养一体、生态循环。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扩大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种养协调发展。支持建设农牧循环型产业园,开展种养一体化生产。在农业示范园区内通过兴办规模养殖场,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推动。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深入组织实施促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各项重大工程,着力加强科技、设施、装备等各项支撑条件建设。大力宣传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服务保障。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进一步理顺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动物防疫、检疫、监测、无害化处理、畜产品安全监管等作用。加强兽医服务人员培训,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鼓励和吸引大专院校兽医毕业生到县乡从事兽医服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探索开展兽医体系效能评估工作。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提高动物疫病防控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健全疫病防控。按照“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强化监管、稳步推进”的原则,稳步推进动物疫病防控支持政策调整工作。积极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对国家退出强制免疫的病种,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退出。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整体推进国家动物防疫支持政策调整工作。强化养殖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措施全面落实。
 
 
 
附件4—2
井陉县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发展蛋鸡精品特色产品,提升产业效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四个农业”为核心,围绕产业所需,发展蛋鸡适度规模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壮大蛋鸡产业养殖,创新产业模式,创建知名品牌,优化资源要素,强化政策措施,实现政策引领、关键技术攻关、示范推广全产业链覆盖,加快构建现代蛋鸡产业体系,促进我县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开展蛋鸡养殖、市场营销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形成蛋鸡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市场化的现代蛋鸡业发展格局。到2023年,重点打造1个太行鸡产品优势品牌;重点培育2个高标准蛋鸡规模养殖场。到2025年,重点打造2个蛋鸡产品优势品牌;重点培育4个高标准蛋鸡规模养殖场。
二、发展重点
(一)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蛋鸡养殖向山区和土地承载能力大的区域转移。一是按照“设备先进、环境可控、效益较高”的要求,巩固提升蛋鸡生产基地建设水平;二是在我县两翼深山区和林地发展太行鸡等生态型蛋鸡养殖带,加快建立太行鸡扩繁基地建设。
(二)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一是推进适度规模养殖。针对全县传统蛋鸡养殖特点和养殖用地紧张的现状,探索适合不同区域资源、环境等条件,引导农民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坚持“控小、扩中、培大”的规模养殖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引导、市场调整,大力扩充存栏1万只的中等规模养殖场,高标准培育存栏2万只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二是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在全县推行集约化、生态化、自动化、高效型蛋鸡标准化养殖模式。该模式建设封闭式蛋鸡舍,使用层叠式蛋鸡饲养设备,养殖过程实行喂料机、传送带清粪机、湿帘风机和集蛋机4机配套,实现全程标准化、自动化生产。
(三)推进蛋鸡产业市场化。培育新型蛋品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行业协会、经纪人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他们连接市场和养殖户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养殖户进入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引进蛋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与养殖户签订产销合同,发展订单式生产,促进产加销紧密衔接,提高养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加养殖户收入。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推动。进一步认识加快蛋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加强调查研究,统筹考虑区域资源、环境因素,做好实施方案。切实落实责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同时又要坚持市场导向,及时解决蛋鸡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保障蛋鸡市场稳定发展。
(二)强化金融服务。将符合规定的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活体家禽纳入可抵押品目录,适当延长家禽养殖类项目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探索开展存单质押贷款和订单、保单融资。积极推进农发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优惠政策,加大全产业链信贷资金投放。鼓励扩大现有保险覆盖面,开展政策性保险试点。
(三)加强法制保障力度。加强养殖区域环境的保护,确保卫生、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加强蛋鸡新品种和深加工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通过专利布局、专利分析等手段,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四)加大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惠农政策和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向全社会普及畜牧业常识,全面介绍我县蛋鸡业发展成绩。积极的培育品牌禽蛋产品,宣传禽蛋产品,提升市场知名度,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附件4—3
井陉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做优做强我县中药材产业,打造精品道地中药材,实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中医药强县为目标,以扩大优势道地中药材种植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突出质量标准引领、基地建设带动、科技创新驱动和产业融合促动,创建一批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特色优势园,打造一批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材品牌,培育壮大一批高附加值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努力提升中药材产业效益。
(二)发展目标。以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井陉县牧合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井陉县翘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北燕行(天长镇)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石家庄森源农林生态开发有限公司、井陉县假日梨园农业有限公司、井陉县雨禾种植专业合作社、井陉县陉翘专业种植合作社等1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创建井陉道地中药材精品示范园区,重点培育井陉连翘高端精品,带动全县中药材面积扩大、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到2021年,全县中药材面积、产量发展到1.92万亩、0.1万吨;到2025年分别发展到2.4万亩、0.12万吨,订单生产率在10%以上,示范园区内核心经营主体全部实现订单生产和产品质量可追溯。
二、发展重点
(一)优化区域布局。结合我县中药材资源分布、种植传统、产业发展等因素,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发展井陉连翘道地药材品种,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培育形成产业新优势。
(二)建设道地中药材产业园区。按照突出单品、地域相近、产业融合和全产业链发展的原则,建设井陉县翘芷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井陉县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北障城村连翘标准化种植基地等3个道地中药材连翘精品示范园区。每个示范园面积不少于1000亩,实现生产资料统购统供、良种覆盖、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化技术普及、产后初加工等6个100%。推广道地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模式和立体种养循环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三)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在河北耕仕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井陉县陉翘专业种植合作社等单位建设2个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每个基地面积不低于100亩,集中繁育连翘、皂角、射干、知母等优势道地品种,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的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和种苗生产基地建设;开展脱毒组培苗生产技术体系研究,提高种苗性状稳定性、抗病性和成活率。
(四)实行订单生产。充分利用我县医药产业优势,着眼解决中药材基地建设与药企生产脱节问题,以示范园区为重点,与大型药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打造加工集聚区,实现道地药材品种基地与药企直接对接,倡导中医药企业以订单形式联建稳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助力完成到2025年全市中药生产企业使用地产的中药材来自基地比例达到50%的目标。
三、创新举措
(一)强化质量控制。强化产地环境检测和投入品监管,集群内核心经营主体产地环境检测实现全覆盖。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有标贯标、无标制标,全方位提高种植水平。强化产品质量检测,以示范园区为重点,加大抽样检测力度,杜绝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引导种植基地、中药饮片、中成药生产流通企业入驻河北省中药材全产业链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入驻平台基地追溯赋码率达到50%以上,核心经营主体平台内产销对接率达到80%以上。以连翘、射干、知母、皂角为重点,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发展“精准药材”,解决中药材质量不均不稳和优质不优价难题。
(二)加强品牌打造。按照“一区一品”“一品一策”要求,围绕省级以上特优区,逐区逐品种制定品牌推广方案,提升井陉连翘等品牌竞争实力,促进产品溢价。推动井陉连翘道地中药材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井陉连翘”品牌。到2025年,通过绿色食品、有机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三)突出产销对接。组织参加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邀请中药企业、饮片企业、中兽药企业参加,全面展示发展成果,促进产销对接。鼓励各地举办区域性产销对接、直播销售,提高“市药”影响力。引导井陉连翘等在安国等国内知名中药材市场设立道地药材窗口,拓展国内外销售渠道,全面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到2025年,道地药材精品溢价15%以上。
(四)创新联结机制。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式,带动当地区域形成单品化、规模化、规范化、溯源化生产基地,保障种植收益、降低经营风险。培育龙头经营主体,支持引进知名企业,围绕“源头联合生产、产品联合研发、品牌联合打造”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建共享。
(五)拓展中药材功能。支持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在饲料、中兽药、植物源农药、有机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实现中药材产业与养殖业等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井陉万亩连翘花海等中药材主题花海,推动打造“春看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旅游观光养生基地。充分发挥连翘、射干、菊花、山楂等中药材适宜绿化美化功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拓展中药材产业范畴。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推动。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当地重点工作范畴,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提质增效的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农村局会同中医药管理等部门扎实推进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统筹研究和解决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重大问题。
(二)加大政策支持。县政府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级各类支持性政策,针对当前中药材产业面临主要问题,超前研究谋划,做好政策储备和滚动推出。制定具体支持政策,创新金融服务,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中药材产业。充分挖掘适合于中药材种植的梯田或坡地资源,加强土地流转,进行集中连片种植,同时加强加工、晾晒配套土地的支持。
(三)强化科技支撑。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产品为中心的科技发展体系,重点在专用型品种选育、全程质控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精深加工技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转化落地。加强中药材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积极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对标高端精品药材或农产品人才培养路径和激励机制,提升整体科技人员水平。
(四)加强宣传引导。总结各地示范园区建设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典型带动,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成就。通过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定期开展道地药材产品推介活动,扩大道地药材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认可度。
附件4—4
井陉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升苹果高端产品供给能力、产业科技支撑能力、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标准引领、品质保障、绿色发展、品牌彰显为指导,重点改造低效郁闭园,推广矮砧密植栽培,落实果园“两减一控”生产,完善生产标准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高苹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广“优果盟”经营模式,以区域或品种为载体,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管理、统一市场营销,共享国内外高端市场消费信息,引导果农及时优化种植品种和规模。到2021年,全县苹果面积稳定在0.95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2025年,全市苹果面积稳定在1万亩,产量稳定在1.47万吨。
二、发展重点
(一)打造生产基地。以我县浅山丘陵区的孙庄乡、小作镇、天长镇等乡镇为重点,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有力、效益较高”的山地苹果生产基地。以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兼顾发展中晚熟品种,实现差异化发展。到2025年,以基地为主的优势产区占全县苹果总规模的83%、达到0.8万亩以上。
(二)调优生产结构。通过提干、落头、开心等措施,改造郁闭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果实品质。新建基地推广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实施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通过高接换优和新建果园并举,扩大市场前景好的风味品种生产规模,实现优品优质优价销售。到2025年,新增矮砧密植基地600亩,优良品种应用率达到100%;完成郁闭果园改造2000亩,产品优质果率达到86%以上。
(三)培育知名品牌。在产品认证、产品展示上加大力度,培育产品品牌,以品牌创效益。开辟品牌苹果走进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高端市场新渠道,组织企业抱团参加大型专业展会,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展示展览和推介活动,提升我县苹果知名度和美誉度。到2025年,打造企业品牌3个,培育产品品牌3个。
三、创新举措
(一)突出示范引领。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园、标准化管理”,构建连片开发、规模经营、龙头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苹果产业发展新格局。在孙庄乡、小作镇、天长镇等乡镇,每个乡镇建设1个千亩以上的品种优良、管理规范、基础设施完善的精品示范园区,每个示范园区培育一个有经营主体、有生产标准、有包装品牌的精品苹果,产品溢价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到2025年,打造苹果精品示范园区3个,示范带动面积8000亩以上;培育高端精品苹果3个,高端精品果占比提高30%以上。
(二)强化科技支撑。发挥创新驿站和科技小院的作用,解决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果园生草、化学疏花疏果、免套袋栽培等技术规程,加快实用型果园生产机械和操作平台应用,实现果园省力栽培。推行节水栽培和水肥一体化,实现果园能量循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改善果园生态环境。到2025年,苹果园亩用工投入减少3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50%以上,亩减少用水20方以上。
(三)完善利益联结。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打造一批苹果产业化联合体,稳定企业与农民合作关系。发展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果园托管等服务,从源头上解决“用工难”“用工贵”和生产投入品“管控难”等问题。到2025年,培育苹果产业化联合体1个;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1个,绿色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60%以上。
(四)健全市场体系。完善仓储物流设施,建立具有集中采购、跨区域配送能力的现代化配送中心,构建“产地+冷链运输+销地”快速运销体系。搭建营销平台,依托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加快推进“互联网+苹果”发展,实现线上线下销售互动,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实现苹果产业上下游有效衔接。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推动。县政府要把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好推进方案,抓好监督和落实。主产地区要建立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行业部门具体落实、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组织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各相关部门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明确分工、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抓好贯彻落实,共同推进我县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要进一步整合现有支持性政策,针对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导向性政策。着眼发展需求,研究谋划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做好政策的储备和滚动推出。提高政策支持的效率和效益,发挥政策的合力和引导作用。
(三)完善投入机制。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大力支持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信贷投放方式,鼓励农业担保公司和政策性银行,为符合条件的苹果高质量发展项目和相关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支持金融保险机构开展苹果生产保险,建立苹果生产灾害风险防范机制,促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科技服务。以产业技术体系、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为技术依托,培育产学研推企科技创新联盟,加强协作攻关,开展成果展示、现场观摩、巡回指导等服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京津冀合作,通过聘请顾问、建立联席会议、建设科研和成果转化基地等多种方式,引进京津专家,服务我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利用数据资源优势和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发布优质苹果苗木选择、关键物候期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信息,开展生产物资价格、苹果市场价格走势及需求量等经济信息查询,实现全产业链数据信息的集群化公开和智能化管理,为广大果农提供优质服务。
 
 
 
 
 
 
 
 
 
 
 
 
 
 
 
 
 
 
 
附件4—5
井陉县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
(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持续深化“四个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5年)》,加快构建井陉县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提高特色水产品综合效益,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渔业生产全过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化渔业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以发展特色水产为抓手,以休闲渔业、冷水鱼为重点,着力打造产品优质、产地优美的现代渔业优势区,推动特色水产业聚集,促进全市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全市渔业生产布局更趋科学合理,特色水产品牌在全省形成一定影响力,水产品产量达到15吨。
二、发展重点
按照“先点后面、点面结合”模式,围绕区域优势主导水产品,集中各方资源和力量,强基础、补短板、延产链、促创新,统筹推动特色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发展绿色渔业。落实《石家庄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5)》,重点打造井陉县威州孙庄以鲟鱼、虹鳟鱼为主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到2025年,全县渔业产业空间布局基本形成,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600亩。
(二)推进绿色健康养殖,开展养殖尾水治理。按照省市工作安排,将在健康养殖示范场继续进行养殖尾水治理,通过生态养殖、综合预防、水质调控等技术应用,为产业提供发展后劲。
(三)大力推广休闲渔业,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结合水域自然景观开发休闲观光渔业,重点选择有一定基础条件的水域,打造集养殖、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一体的休闲观光渔业,实现渔业健康、绿色、环保、持续发展。到2025年全县休闲渔业经营总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
三、创新举措
(一)多头并举提升养殖基础设施水平。统筹各类渔业生产发展资金,大力推进标准化、景观化、智能化的健康养殖场建设。继续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工厂化循环养殖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完善进排水处理设施和循环水系统,美化生产条件,提升整体生态环境。开展智慧渔业示范建设,接轨养殖生产现代化,为我县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健全良种体系,规范种业建设。加强良种选育、繁殖、保护和推广,健全良种生产体系。不断提升良种繁育能力,加大亲本更新、提纯复壮和良种扩繁等基础性育种,提高水产良种覆盖率。
(三)引导规模经营、拓展电子商务、支持加工企业参与。支持“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渔场、养殖大户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探索引进水产品加工企业与加强冷链仓储物流建设。支持水产品电子商务建设,拓宽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意识,扩大市场占比。
(四)利用现有资源,创新水产科技支撑服务。发挥创新团队作用,积极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打造绿色养殖示范典型。发挥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加强培训新型职业渔民力度。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推动。县农业农村局将不定期对各乡镇推进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地落实,国家、省、市专项资金重点向优势产区和优势区域集中,确保资金发挥效益。
(二)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对水产养殖“三项纪录”要严格落实,切实推动全程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大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推进优质水产品认证,严厉查处违法养殖行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健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面推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组织实施水生动物疫病专项监测,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执法监管。针对水产养殖重点区域、重点时期、重点品种,加强执法监管力度,重点加强渔业生产持证情况检查、渔业生产秩序稳控、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鱼苗、饲料、渔药等渔业生产投入品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抓典型、重查处、造舆论,大力推进全县水产健康养殖。
(四)做好宣传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发展特色水产业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及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集中宣传一批特色明显、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引导推进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