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省政府 | 市政府
 
支持IPV6
无障碍 适老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最新专题  > 精神文明创建
“一元食堂”让村里老人吃得舒心又开心
发布时间:2024-09-13    
来源:    
责任编辑:宣传部
【字体: 】    打印

“一元食堂”让村里老人吃得舒心又开心
石家庄市井陉县苍岩山镇胡家滩村开办的食堂解决了老人做饭难的问题
2024年09月11日
■义务帮厨的村民正在炒菜。
■老人们为“一元食堂”点赞。
 
连日来,在石家庄市井陉县苍岩山镇胡家滩村,“一元食堂”让村里70岁(含)以上的老人倍感温暖。每天的午餐及晚餐,老人只需花一元就可吃饱、吃好。这一暖心举措,解决了这里的留守老人因行动不便、体力有限等原因而造成的做饭难的问题,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刘琛敏 见习记者 徐阳
热热闹闹 “一元食堂”有了家的味道
9月5日10时许,记者驱车来到石家庄市井陉县苍岩山镇胡家滩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苍岩山就位于该村,村中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一元食堂”开在依岩楼饭店,胡家滩村党支部书记杜建文与村民志愿者正在饭店门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精心置办食材,为当日“一元食堂”的午餐做着准备。
“看看这菜多新鲜,我给咱食堂添点儿菜。”说着,63岁的杜保英提着刚从菜园摘下的新鲜蔬菜,匆匆步入了“一元食堂”。“平时,我主要负责村里面的环境卫生。每天,我趁着给雾炮车接水半个多小时的空档时间,在这儿擦擦桌子、扫扫地啥的,也算是为村里的老人们尽一份心。”杜保英拿起抹布,利索而细致地擦拭起每一张餐桌。
“锁兵叔,过来啦?”
“张婶,好久不见,您这气色真是越来越好了。”
“今天吃大米饭,有肉菜有素菜。”
……
11时30分许,日头已高,在杜建文及村民志愿者的招呼声中,“一元食堂”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最温馨的时刻。呼吸着新鲜空气,行走在干净平整的街道上,老人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两成群,手挽手、肩并肩而来,脸上洋溢着笑容。围坐餐桌,他们互相寒暄着、问候着,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家长里短。
餐桌上,杜保英熟练地接过老人们递来的零钱,一边仔细记录在账本上,一边不忘用温暖的笑容回应着老人们的问候。不远处,义务帮厨的54岁的杜志军手持大勺,在喷香的大铁锅及不锈钢碗间灵活穿梭,为老人们盛上满满当当的一碗碗饭菜。此时,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与老人们唠家常的声音萦绕一起,再加上香气四溢的菜肴,像极了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团圆饭。
 
党建引领 村里建起“一元食堂”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石家庄市井陉县苍岩山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苍岩山景区的日益火爆,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更为胡家滩村民开辟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许多村民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开起了农家乐、民宿、饭店等,吃上了“旅游饭”,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以杜建文为代表的村两委,在为村子及村民们的变化而欣喜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不久前,杜建文来到77岁的村民赵锁兵家走访时发现,其腿脚不利索、孩子们多在外地打工,常常自己做一顿饭就凑合吃两三天。“谁家都有老人,看到这种情况,我当时心里就不是个滋味儿。”杜建文说,赵锁兵的情况并不是个例,胡家滩村有170多户、54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200余人,70岁(含)以上的有83人,还有几位孤寡老人和残疾老人,如何吃好饭成了这些留守老人的难题。
为此,村两委一致决定:由村党支部牵头建立“一元食堂”,全力解决全村70岁(含)以上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改善他们的膳食营养,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指数,让老人们切实感受到来自党和社会的关怀。
热心村民杜星皓,在家人的支持下,开办了依岩楼饭店。如今,这家饭店不仅成为了游客品尝当地美食的好去处,更成为了“一元食堂”的坚实后盾。8月28日,“一元食堂”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营。杜星皓及其家人主动为“一元食堂”提供了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以确保食堂的日常运转。
平日里,村党支部会组织本村党员、志愿者、热心村民义务帮厨。村里70岁(含)以上老人在吃午餐、晚餐时,每餐仅需掏一元钱,就能吃饱、吃好。“收取一元钱,主要目的是摸清就餐人数,根据就餐人数采购肉类、蔬菜等食品。这样一来,我们既能保证食品的新鲜供应、安全健康,又避免了浪费,还照顾了老人的情感。”杜建文介绍,目前,粗略估算,每人每顿饭的成本在3—5元。
老人开心 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
等待午饭的间隙,86岁的张香香拉着记者的手,眼里闪着泪光说:“现在,社会真是好啊,我们老年人可享福了。以前,我一个人在家,做饭挺费劲,做一顿能吃上一天,就是凑合着吃。现在,有了这个‘一元食堂’,我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不用自己操心,吃得还不错,真是太好了!”
吃完午饭后,赵锁兵感慨道:“我老伴去世了,孩子们都在外打工挣钱,平时就我自己一个人。孩子们总是担心我吃不好,总抽空回来看我。现在,有了这个‘一元食堂’,我每天都能吃上不错的饭菜,孩子们也放心多了。更重要的是,这里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老伙伴们一起吃饭,说说笑笑,心情都变好了。”
“有一次,家里包了饺子,我想叫丈母娘来家里吃饭,结果她老人家不愿来,非要到‘一元食堂’吃。她说,在那里吃饭,不仅能吃好,还能和村里的老人们聊聊天,开心得很。看着老人们吃得开心、聊得尽兴,我也打心眼儿里高兴,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经常义务帮厨的杜志军笑着对记者说。
“一元食堂”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成为了老人们交流情感、分享生活的温馨家园。
爱心汇聚 会将“一元食堂”一直办下去
短短几日,“一元食堂”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常言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像杜星皓一家人一样,胡家滩村的很多村民都在提供着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都在为“一元食堂”助力。
前几日,在石家庄市区打工的村民杜女士,从亲朋好友处得知,村里建立起“一元食堂”的消息后,主动联系上了杜建文。杜女士表示,只要自己还在打工,她愿意每月捐300元支持“一元食堂”。“钱虽不多,但是我的一片心意,请一定收下。”杜女士对杜建文说。
与此同时,杜保英等村民也不甘落后。“我家承包了不少地,往咱们的食堂带点儿米面和菜啥的,就是举手之劳的事儿,也是我作为本村村民应该做的。”杜保英如是说。
面对村民们的热情与支持,村两委在感动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将“一元食堂”坚持办下去的决心。“即使有困难,我们也会克服困难,坚持将这个事儿干下去,这是我们的承诺,不能辜负了村民们的希望。”杜建文说,“‘一元食堂’不仅是一个吃饭的地方,更是一个传递爱心、弘扬美德的平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参与进来。”
苍岩山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党建引领、政府支持、村级主办、多元筹资、志愿者参与的思路,他们以农村老人的“一口热饭”为切入点,在苍岩山镇胡家滩村成功开办了亲民、便民、惠民的“一元食堂”。胡家滩村用实际行动传承并弘扬了孝善美德,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让苍岩山镇的党建服务更有温度、更有深度、更具质感。
 
 
来源 |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