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创特刊丨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劳动法指南
德创法律团队 德创法律视角 2月2日
新冠病毒肆虐,多地政府相继出台了延迟复工的政策。该类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及用工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将浅析延迟复工政策下,企业处理用工关系时的一些困惑。
一、春节假期延长至何时?
二、延迟复工期间属于法定假期吗?
三、延迟复工期间,企业可否要求员工正常复工?
四、哪些企业可以不执行延迟复工?
五、延迟复工期间,是否需支付员工劳动报酬?
六、延迟复工期间,是否可以安排员工工作?
七、延迟复工期间,是否可以安排员工休年休假?
八、因假期延长及延迟复工错过工资发放日,如何处理?
九、若需提前复工,企业应如何开展报备工作?
十、延迟复工期间,HR能做些什么?
十一、无视政策规定,坚持提前复工,有什么违法后果?
1
一一一一一春节假期延长至何时?一一一一
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2020年1月26日国务院宣布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随后多地政府相继提出企业复工、复业时间,例如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行政区域内企业复工复业时间不早于2020年2月9日24时”,延迟复工不等于延期休假,故2月3日-9日是延迟复工期间。
2
一一一延迟复工期间属于法定假期吗?一一
延迟复工期间不属于法定假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地方政府有权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应对措施。笔者倾向认为本次延迟复工期间属于企业采取的“停工”类应对措施。
3
延迟复工期间企业可否要求员工正常复工?
延迟复工期间,企业不能要求员工正常复工。延迟复工系地方政府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公司提前复工不仅存在疫情风险,还会产生妨碍传染病防治的违法风险。
4
一一一哪些企业可以不执行延迟复工?一一
不执行延迟复工的行业包括:
1.保障城市运行所必需的行业:如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2.疫情防控所必需的行业:如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
3.群众生活所必需的行业:如超市、食品生产和供应等;4.其它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
5
延迟复工期间,是否需支付员工劳动报酬?
延迟复工期间需要支付员工劳动报酬。延迟复工期间属于企业停工状态,参照《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应当按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据此,在2020年2月9日24时前, 即使员工不出勤,企业亦应当按照员工劳动合同约定的正常出勤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6
延迟复工期间,是否可以安排员工工作?
迟延复工期间可以安排员工工作。延迟复工期间属于企业停工状态,但不代表企业不可以安排劳动,如值班、留守、处理客户事务、处理工资发放等必要工作安排。在排除疫情风险的前提下,可安排员工在家工作或零散到岗提供劳动。企业在延迟复工期间的工作安排也是属于正常工作时间的工作,而非超时或国定节假日、休息日工作。
7
延迟复工期间,能否安排员工休年休假?
迟延复工期间可以安排员工年休假。根据《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因此,年休假主要由企业统筹安排。而目前的情况下,基于政府的延迟复工通知以及员工在家休息的状态,企业安排员工休年休假具有合理性。
8
因延迟复工错过工资发放日,应如何处理?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但因受疫情影响,国务院延长春节假期至2月2日,部分省份推迟复工至2月9日,可能造成企业延迟发放1月份工资的情形。企业应尽量协调处理工资发放事宜,若能采取其他方式发放的,尽量按照原定时间发放;若不能按照原定时间发放的,应及时告知员工,做好解释工作,并明确后续发放安排,待复工后首日及时补发。
9
若需提前复工,企业应如何开展报备工作?
报镇(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或园区对接窗口。需提供相关说明材料:1.申请书;2.产品目录和订单;3.外来员工情况表;4.防疫应急预案;5.确保不出现疫情的承诺书;6.其他经核查批准后予以复工,同时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一旦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形或发现确诊病例,将立即责令停产,并按规定追究企业相关责任。注:上述内容仅供参考,详询镇(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或园区对接窗口。
10
一一一延迟复工期间,HR能做些什么?一一
1.告知复工时间:依据国家和各地政策规定确定本公司员工复工时间。2.员工返程提示:提示员工尽可能提前返程,做好路途疫情防护工作,到达后做好自我隔离。3.员工申报:延迟复工期间进行疫情感染和接触情况申报;可能影响员工正常复工的特殊情形申报,如封城、封路、交通限制等。4.疫情防控安全告知:复工前员工个人的疫情防控提示;复工后的公共场所和办公场所的疫情防控安全告知及自我保护措施。
11
无视政策,坚持提前复工有什么违法后果?
1.疫情风险:员工来源地疫情、感染人群接触史易于排查,但路途中,特别是公共交通环境下的传染则难以避免,个别员工被感染将迅速引发公司内疫情风险,后果不堪设想;2.通报批评/行政处分: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妨碍或者拒绝执行政府采取紧急措施的;对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3.损害赔偿: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4.治安处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5.罚金/有期徒刑: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对单位判处罚金,对责任人可进一步追究妨害传染病防治罪,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